40歲憤世嫉俗是否悲哀

望望月曆,4月26號,驚覺上一篇更新已是3月,今天趕緊來榨取腦袋寫篇新BLOG避過空窗。

2019年4月,南京民謠歌手李志慘遭全網封殺,原因眾說紛紜,有說是B哥(李志花名)為人太「逼」得罪大佬、有說是因為他那關於知識產權的維權官司,也有說是64事件30週年所以要洗太平地。

2020年2月,他回來了,在微博露了個背影,附加一篇不怎樣轟烈的回歸宣言,文末用上縮寫指涉某某某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,整段文字最終一鍵編輯,消失於數位海洋,要是沒有截圖我都看不到。(我到4月才知道他回來)

LIZHI

李志會唱生活感濃厚的歌,也唱憤世嫉俗的歌,堅持當了很多年獨立音樂人,後來簽約公司還被罵失去初心,黑色幽默到令人苦悶。

冇錯窮苦青春是最血淚的創作土壤,以致很多人一旦成了名,過得舒坦就再也寫不出好歌。好歌人人愛,但我們憑甚麼要求別人捱成世不妥協,這種對別人的期望有時有毒。

40歲的憤世嫉俗悲哀嗎?我不覺得。

看清世間不公、控訴天理不容,幾多歲都得,只要你還有思想作利器,就永遠少不了批判,並不是說人到了某個年紀就必須歲月靜好。

那麼,40歲不再憤世嫉俗,悲哀嗎?我不知道。

可能因為我已是對生活作出妥協的人了,沒法再學似尾崎豐《15の夜》那樣「騎上偷來的摩托車一路疾馳 // 連目的地也不知道在何方 // 就這樣奔向黑色的夜幕中央 // 不想被任何人束縛 // 而逃入這個夜裡」。

歲月靜好是心靜,憤世嫉俗是心情。

到了心靜那天,煩躁自然沉寂,然而外面,世界若未寧靜,有志者豈能消停。

李志唱《廣場》,「如今這個廣場是我的墳墓 // 這個歌聲將來是你的挽歌 // 你會被教育成一個壞人 // 見死不救吃喝拉撒的動物」;唱《人民不需要自由》,戲謔「人民不需要自由 // 這是最好的年代」;

羅大佑唱「馬克斯先生送走幾條人命 // 光榮的戰果 同胞的鮮血織成」;崔健唱「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// 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//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 //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」﹣﹣

有些批判無可避免總會傳承,你不唱,別人會唱,到別人不唱,還有後來者唱。

只有歌頌,沒有批判,正如只有吹奏,沒有反省,都係沒有前途。

希望有日,我們都頌讚自由思想,明白日落月升的道理。

2020年,此時此刻,聽《這個世界還會好嗎》,夠黑色幽默吧。

(P.S.我最喜歡《翁慶年的六英鎊》和《這個世界還會好嗎》)

發表留言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向上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