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tflix紀錄片《數據大同:萬物背後的科學》——寧做傷心人 莫做開心豬

netflix connected

今次想推薦一輯很有趣的科學新知+紀錄片 Netflix 的《數據大同:萬物背後的科學》,有兩集我特別喜歡,大推給沒時間看完整季的朋友。

S1E1:監控(Surveillance)

吸引之處 → 深入淺出,用一集帶出現代人活在監控社會中所獲得的便利,以及隨之而來的代價。

利申:眾所周知,BLOG主非常厭惡監控行為和大數據收集,但這純屬個人喜惡,理性上我係好明白以上兩者的「使用價值」。

節目開初,主持人介紹鳥類專家怎樣在候鳥身上安裝GPS,以觀察其移動路線,專家把結果結合氣候數據分析,得出的結論除了令人感嘆大自然的奧妙(動物感應氣候的非凡觸覺),也的確能幫助學者更加了解這些與我們共享地球的物種,從而豐富人類的智慧寶庫。

監控雀鳥似乎只有好處,咁監控豬呢?

蘇格蘭有學者正在進行豬臉監控,定時拍攝豬的正面照片,豬臉監控技術的「認豬率」高達97%,不禁令人感到只要四圍有鏡頭,肯定咩豬走甩都捉得返。

當「豬樣」經軟件變成大數據,學者就能從中獲取資訊,例如經由觀察豬的表情來分析其情緒——有咩用?

聽說開心的豬更好味。

嗯,咁人呢?

人臉監控技術我們聽得多,鄰國在某族中運用自如,不過其實除了鄰國,美帝在60年代也藉中情局之手研究這種技術。天下烏鴉一樣黑。

根據啟蒙時代偉大思想家的思路,當人群聚集成為社會,必然要放棄局部自然權利(與生俱來的權利)去換取社會和諧穩定發展,問題在於,人類到底有沒有自覺「自己擁有甚麼權利」、「社會或政府驅使你放棄甚麼權利」、「你知不知道自己放棄了某些權利」,以及「社會或政府令你放棄權利的方法合唔合乎道德」。

主持人之後與法國記者Judith Duportail對談,這位記者用自身使用Tinder的經歷著書,這場沉迷Tinder的旅程之所以與別不同,是因為她在2017年成功用法例要求Tinder交出後台數據。

在Tinder掃左掃右是一瞬間的事,可是大數據過目不忘,後台裡關於她的個人私隱資料,印出來竟然足足有800頁。(閱讀更多:你最深的秘密 你的交友app都知道

數位世界中,人可以量化為資料,「人」和「0011」的界線愈來愈模糊。

Judith更點出另一恐怖之處,即使她知道Tinder會拿取自己一大堆個人資料,還是會耐不住寂寞,久不久就重新安裝App,像上了癮一樣,戒斷一排,又復吸,難以完全斷絕使用習慣。

她的經歷也說明已經發展的新科技絕對係覆水難收,禁無用,絕不了。既然人類回不去過去,剩下能做的事就是重新思考和制訂使用這些技術的道德標準和規範,建立一套新模式應對新科技新社會。

S1E4:數字(Digits)

吸引之處 → 介紹班佛定律的神奇魔力!!!

班佛定律的第一位發現者是19世紀的天文學家Simon Newcomb,不過定律卻是以20世紀的物理學家Frank Benford命名。

到底呢條定律講乜?

簡單來說,就是從一堆數字中提取開頭個數,以1為首位數字的數的出現機率約為總數30%,2的出現率為18%,及後其他數字的出現率會不斷下滑,直至9得返4.6%。

會計界和稅局經常會使用班佛定律來尋找數簿的不尋常之處,揭發造數。至於其他範疇如音樂、體育和地質研究,也有種種數據證明定律為真。(閱讀更多:一的力量 如何利用「班佛定律」偵破數字詐欺?

我覺得最有趣的實驗是,馬里蘭大學資訊研究學院教授Jennifer Golbeck用班佛定律研究五萬名社交媒體用戶的朋友數目後,發現當中有100個用戶完全違反定律,而這些違反定律的戶口全部都是由同一人操縱的 殭屍電腦。

能像真人般Po文、甚至與其他殭屍用戶互動的假戶口,隨時可以在網上帶風向、挑起罵戰,惹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,這些行為對操縱假戶口的人來說成本很低,然而卻會使社會大眾蒙受極大損失。

最可怕的傷害並不只是仇恨言論和單單打打的惡言惡語,而是像主持人的大學教授所說那樣:「真正的威脅在於大家甚麼都不相信,無論是真是假,因為現在不管是圖片、影片、錄音,還是任何文字,都有可能造假,這才是真正的威脅。只要大家認為人類無法分辨真偽,就完蛋了。」

It’s not about thinking the fake is true, it’s about thinking the truth might be fake.

但願大家在亂世中仍保持理性,找到所想所信的事物。

P.S. 其實第2集講屎(Sorry…我都係個好中意屎尿屁相關話題的俗人),以及最後兩集講雲端和核彈都幾得意,不過唔寫咁多了,留返畀大家慢慢觀賞。

延伸閱讀:
Netflix紀錄片《以私謀權》——你的決定真的是由你決定?

植樹與藜麥 後真相年代有幾複雜?

發表留言

在WordPress.com寫網誌.

向上 ↑